最新潍坊奎文区狂犬疫苗接种点
2023-12-02
更新时间:2023-11-24 18:49:09作者:橙橘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赵云帆 上海报道科技发展的浪潮推动着产业迭代不断变频加速,也倒逼央企资产整合在关注信息产业安全的同时,更贴合现代化产业发展规律与协同。
11月23日,数据要素企业易华录(300212.SZ)披露收购报告书,更新了公司国有控股股东资产重组计划的交易细节。报告书指出,将国务院国资委持有华录集团的股权无偿划入中国电科,华录集团成为中国电科控股子公司。
据报告书,易华录持股34.41%控股股东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国华录”)实际控制人国务院国资委,将向同属国务院国资委旗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国电科”)无偿划转其持有的中国华录全部66.78%国有股。该计划已经获得国务院国资委的批准。
交易前后,中国华录从国务院直属企业,变更为国务院间接控制的中国电科直企业。包括中国华录控制的上市公司易华录则将成为继海康威视(002415.SZ)、国博电子(688375.SH)、萤石网络(688475.SH)等网络与信息安全企业之后,中国电科旗下的第19家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
在外界看来,国有股持股性质未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此轮资产重组主要体现了数据要素产业以配套和协同产业逻辑为主的整合思路,同时也体现了构建央企现代化治理架构的决心。
重组双方颇有渊源
资料显示,中国华录始建于1992年6月,初期主要经营录音录像机相关产品。在影音产业的30余年的迭代过程中,中国华录相继完成了从磁头生产到DVD、蓝光存储的产业升级,并逐渐横向延展到了传媒影视行业。
近年以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行业的发展与扩容,掌握多种数据存储技术的中国华录开始向数据仓库、数据湖、数据要素资产等大数据细分基建行业横向扩张,并初步建立了集团冷数据存储的市场地位。
而作为中国华录控制权重组受让方,中国电科则系国有独资央企,由国务院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国务院国资委为中国电科唯一出资人和实际控制人,其主营业务为从事国家重要军民大型电子信息系统的工程建设,重大装备、通信与电子设备、软件和关键元器件的研制生产。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华录一直与中国电科颇有渊源。
根据中国华录官网信息,公司董事长一职长期由中国电科体系培养输送人才。公司现任党委书记、董事长欧黎历任中电科技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中国电科24、26、44所所长及党委书记,中电科技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电科技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等。
欧黎于2021年接替公司前任董事长陈润生担任相关职位。而陈润生亦系出中国电科体系,历任中国西南电子设备研究所实习生、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二室副主任、科技处副处长、科技处长、装备生产部长、副所长,中国西南电子设备研究所所长、党委委员等。
2021年3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旗下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访问华录集团,双方分别就光存储、图像识别等方面技术、产品的性能特点和优势,中国电科在电子装备、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业务情况进行了交流。
发力数据要素在即
在过去的数年中,中国电科作为央企电子信息行业资产整合平台屡屡出手,一方面致力于国务院直属电子信息央企整合协同,另一方面逐步依托平台提升央企资产证券化比例。
2021年6月,中国电科成功吸并中国普天产业集团公司,成为近年来央企股权结构调整的重要案例。中国华录则有望紧随其后,成为另一个中国电科央企改革范本。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作为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另一部分,中国华录旗下上市公司易华录于11月10日完成了定增计划,实际募集资金15.69亿元,投向包括政企数字化转型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人工智能训练资源库及全域视频感知服务平台项目。其中,广为人知的国有资产混改平台的国新投资有限公司领衔各家认筹机构,获配2181万股,获配金额达到6亿元,两金额锚定参与机构之最。
而随着治理架构的重组与增资扩股的完成,中国华录的数据要素业务也将奠定新的里程碑。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电科与中国华录的重组,是一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组。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央企来说是当前首要任务。
“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作为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力军、领头羊和顶梁柱,更应该从这个角度思考。如果从现代化产业体系来考虑问题,那么重组工作的主题、内容、内涵、过程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质量是不一样的。”
“中国华录整合进入中国电科,易华录有望进一步提升资源禀赋、卡位优势、资金支持,更有望进一步增强公司在数据要素领域的资源禀赋、资金支持,有望补全电科可信系统版图,与兄弟公司协同,意义深远。”东北证券分析师吴源恒在分析报告中指出。
在行业端,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则表示,目前国家数据局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正在推进一系列重点工作,包括丰富完善数据基础数据体系、促进数据流通交易和开发利用、推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强化数据安全治理工作等。
李锦向记者指出,依托此次重组,未来要加大对创新能力体系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布局力度,强化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装备、芯片等高端制造业布局,力争2023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比重有大幅度的提高。“重组在这些领域应该更多、更快、更好。”李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