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咸阳大学生征兵入伍能减多少学费?
2023-12-02
更新时间:2023-11-30 18:10:41作者:橙橘网
“今天你发现自己恶心想吐,加上两次大姨妈没来,于是看多了电视剧的你,大胆推测自己怀孕了,果断下单了验孕相关的的东西,为求准确,买了三份。此时,为了这个不确定存不存在的孩子,花费了30元左右。”
“玩家请往你的账户里+30元。”丁一郑重其事地将第一笔资金存进她的专属“养娃账户”,并给这个不存在的孩子煞有介事地起了名字:中文名小狗,英文名Tiki。
从确定孩子是否存在的三条验孕棒开始,到不知所措买下了第一瓶叶酸,再到决心留下孩子并给自己做了一顿鲫鱼豆腐汤补身体,根据故事发展,每笔账单的金额从10元到200元不等,每天更新。
假装怀孕的第150天,丁一为这场游戏专门设置的储蓄账户里,余额达到3823.88元。
这是年轻人攒钱的最新思路:开一张只进不出的卡,养一个虚拟的娃,选一位妈妈作为模仿对象,将怀孕及养育过程的全部花销存进这个账户,以达到强制储蓄的目的。
假装怀孕的第150天,丁一的储蓄账户里余额达到3823.88元
存不下钱 那试着“养”个娃吧
假装怀孕的想法来的很突然,决定也只不过花了一晚上时间。
四个月前的丁一,偶然刷到了一条讨论存钱养老可行性的视频,评论区中有人分享到,自己开了一张只进不出的卡,然后从小区群里找了一个妈妈作为模仿对象,“比如XX妈妈说给XX报了围棋6000元,我就存6000元进去。”
这条评论把丁一的记忆拉回童年时刻,父母总在教育她的时候提到,“我们养你长大多辛苦”“我们为你花了多少钱”,家长无意间说出的话会刺伤一个小女孩敏感的内心,“我当时就感觉养小孩花不了多少钱,等我长大了,我也养一个。”
她决定成为一名“虚拟养娃存钱”博主。
第二天,丁一就将社交平台账号的名字改成了“假装养娃存钱”,并结合当时网络上非常火的“章鱼哥表情包”,发布了第一篇剧情帖子。
丁一决定成为一名“虚拟养娃存钱”博主
但2000年出生的丁一几乎没有任何相关的知识储备,她的剧情灵感多半来源于这些年看过的影视剧,这也是她认真考虑过后将孕龄定在三个月的原因,“因为电视剧里大多是这样,而且现实中很多明星也是三个月后才公布,我想是不是三个月后胎稳了才能对外讲。”
为了写出有意思的剧情,丁一几乎是费尽心思。“我没有男朋友,现在假装自己真的在怀孕,每天都要去了解知识,小宝宝第几天应该有什么样的变化、怀孕的妈妈会有什么变化、几周要去孕检、该给妈妈添些什么东西……”
有限的影视资源了解完全不够用,丁一开始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她微信读书的书架上摆满了《怀孕40周看这本就够了》、《怀孕一天一页》等孕期专业的科普书籍,每天下午5点钟构思剧情,6点钟开始动笔,7点钟之前是一定要编辑好定时发送的。
验孕棒30元、叶酸25元、产检300元、孕期书籍140元、补贴剂60元、安抚小玩偶25元......一个又一个具体的数字,让养娃这件尚且遥远的事,在丁一的游戏世界形成逐渐清晰的架构。
她不禁感慨道,“养娃真的太费钱了。”
假装怀孕的第十天,丁一发现自己的帖子“火”了,点赞和评论每天都是“99+”,粉丝数量也从几十瞬间涨到了几万,很多网友开始跟着她的剧情一起攒钱,不少人会在评论区晒出自己的转账截图,有些来得晚的人会一次存够金额,追上剧情的进度条。
“存够100万元就退休养老”
“假装养娃存钱”的剧情中,“假装养娃”是有趣的手段,“存钱”则是真实的指向目的。话题爆火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视财务规划和储蓄。更多人意识到,储蓄,可能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毕业5年存款10万元是啥水平?”“26岁我的真实存款”……围绕“年轻人存款”的话题似乎总能上热搜,霸榜社交媒体。尤其是今年以来——“专家称年轻人不应该拼存款”“211女生毕业5年存款5000元”“存款6万元的我裸辞了”…… 关于年轻人储蓄的话题总是很容易引起社会热议。
在DT研究院今年6月发布的《2023年轻人存款调研报告》显示,存款不多是大多数年轻人的现状,约五分之一的人存款在1万元以内,存款在1-5万元的占大多数。
而后浪研究所的一份数据调查显示,涵盖租房、通勤、日常支出等成本,其调查样本中超一半一线城市的年轻人每月生活开销在5000元以上,有26.6%的年轻人表示,每月花到10000元以上也是常有的事。
高额的生活成本,让年轻人在谈起存款这件事时,总是显得有点局促。对于大部分人来讲,想要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拥有一笔存款,必须要精打细算,“我们根本没有更多试错的成本和可以投资的富余资产。”一位网友在帖子下这样留言。
在丁一的剧情里,假装怀孕的150天,储蓄账户的余额是3823.88元,相比真实世界怀孕的费用来说,丁一存款的金额可能只是九牛一毛。
小红书爆火之后,丁一发现平台上诞生了许多不同版本的假装养娃博主,有吃进口保健品住私立医院的“富养版”,也有根据不同分支剧情选择不同攒钱金额的“丰俭由人版”。
所以丁一会适当选择打折存款,“比如需要选购一个婴儿床,怎么可能只有30元,最少的也要一两百块,还有怀孕需要用的妊娠油,你不可能给自己只买50块钱一瓶的,肯定要买好一点的。”她告诉正观新闻记者,“妈妈说她怀孕的时候,可能一天要吃一盒两盒的草莓吃,真按照实际花销来存款的话,单这项一天就要好几百了。”
“我主要是为了适合我自己的经济状况,太贵了我就打折,便宜的我就按原价去存。”在丁一看来,存款的主要原因在于抵抗未知风险,“想要避免以后一旦发生什么事情,需要用钱的时候没有,其实就是备用金。”
“将孕期科普继续做下去”
存款贴发了一段时间之后,丁一有了新的感受——那些跟着她存钱的网友只是为了存钱,而非为了体验养娃的过程,“假装养娃只是他们用来哄自己存钱的方式而已”。
发现这一点,是在丁一开始做孕期科普之后。
第十篇帖子开始,丁一的账号关注度剧增,关于内容的争议和建议也多了起来,有怀孕的网友在评论区发言,指出她的剧情流程不对,“6周时应该检查胎心胎芽,建档要抽血,查甲状腺、叶酸、b超,总共花费得小一千”。
这让丁一感到气馁,她觉得自己不能够传播一些不正确的内容,“万一真的误导到别人?”那之后,丁一专门开了个书单,开始恶补怀孕知识,微信书架上摆满《怀孕40周看这本就够了》、《怀孕一天一页》等孕期科普,在之后的帖子里,她会把科普内容摘出来,做成图片发在每天的更新剧情中,“自从第十六天发了一些关于孕期的科普之后,就开始一直掉粉丝了。”
假孩子第106天时,丁一发布孕期科普帖
“其实我一直在纠结,要不要放孕期真实科普的内容上去。”丁一告诉记者,她的想法是受到网友的启发,“有一位怀孕的粉丝说我可以做这个内容,加上刚好我自己也有这个想法,然后第二天就实施了,实施之后粉丝就掉了几百个。”
但她还是决定冒着掉粉的风险将孕期科普继续做下去,小时候的丁一,听说妈妈生她时遭了很大的罪,“打了催产针,然后大出血啥的,生完我之后肚子里一直有血块,疼了很久。”当时对妈妈经历的痛苦没有太多清晰的认知,直到长大后,特别是对怀孕、生产的了解越来越多的时候,她才更加理解那种痛苦。
从后台数据看,丁一70%以上的粉丝年龄在18-24岁之间,基本上都是女孩子,和她年龄相仿。她发现很多人像她之前一样,对怀孕的了解实在太少,“还是希望那些以后要生小孩的人能真正了解怀孕的风险。”
“年轻人存款 越存越上瘾”
过去3年,很多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有了改变,为了存钱,年轻人几乎称得上费尽心思。
他们加入各种小组学习存钱方法,跟着父母一起消费降级,靠着能省则省的意志力坚持生活,甚至断掉自己的信用卡。
豆瓣的“丧心病狂攒钱小组”拥有六十多万名组员,大家在组里分享各种各样的攒钱大法。有人23天只花了135元,每天最大开销是6元公交车费;有人一台笔记本电脑用了10年,在第九年坏了,花了250元修理后又可以继续使用;有人一个月只花了300元,但发现靠节省攒钱还是太慢,一怒之下去找公司提了加薪。
丁一也曾经浏览过豆瓣小组的帖子,但她还没办法接受这种“生存需求后所有的钱都存起来”的极限性。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届年轻人存钱的原因更遥远,更模糊,环境与时代的变化以蝴蝶效应的方式作用在他们身上——DT研究院《2023年轻人存款调研报告》中显示,大部分年轻人存钱是为了获得安全感(65.6%)和应对意外(58.3%)。
存钱的后面永远跟着「然后呢」的疑问,存多少钱?为什么存钱?以及存钱之后要做什么?这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人生课题。
“假装养娃”之后,丁一对待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加充分地了解,或许以前不管是对于存款、结婚还是生育都没有较为明确的想法,但现在的她,是以一种非常谨慎的态度对待这几件事情,“不管是结婚还是生小孩,都不应该是理所当然,而是应该经过慎重思考的。”
备考待业一年在家的她,也在尝试迈入职场生活。结束了父母按月打款,生活不需要考虑柴米油盐,秉持着“钱花了可以再赚”的丁一第一次意识到心疼,“就开始心疼自己花出去的每一笔钱。”
“假装养娃存钱”之外,对待现实生活,丁一重新思考了储蓄这件事本身的意义,她不想给自己太大的存钱压力,但存钱这件事情是一定要提上日程的。
“旅行、养老、备用金都是需要的,考虑享受当下的同时也会为未来长远做打算。”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丁一为化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正观新闻记者 宋莹玉
统筹:石闯 李记波
编辑:孙露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