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校诵读红色家书讲述英烈故事直播在哪看(附回放入口)
2023-10-30
更新时间:2023-10-13 14:33:47作者:橙橘网
应试教育之所以能成为人才选拔的主流趋势,主要是因为其公平性是其他选拔制度无法比拟的。只有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普通家庭的学生才能通过中考、高考、考研、考编等,一步步实现逆天改命的愿望。
对于普通家庭的三无学生而言,提升学历水平更有利于弥补原生家庭各方面的不足。不用依靠家长的财力和人脉,一样有机会通过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上站稳脚跟。
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本科生毕业后有了考研的打算,去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474万,保守估计今年最少也要有490万。可惜有些学生拼尽全力考上研究生后,依旧在很多方面深感无力,再努力都无法获得导师的青睐。
考上研究生才明白,普通家庭的学生再优秀,也会被导师区别对待
考研和高考不同,不是完全看分数论成败的,尤其是复试阶段,导师的主观判断也将起到决定性作用。不少学生吐槽,二本、三本生在复试阶段就容易被歧视。毕竟这些学生在本科阶段缺乏科研经历,除了考试可能连论文都没读过几篇,被导师问得哑口无言。
即便考上研究生,在读研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一位开学刚刚上研二的学生在网络上吐槽,若有机会能重新选择,他一定不考研了。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本科生不同,导师也不是只看考试成绩。读研生活根本不像想象中那么严谨而神圣,反而社会气十足。
大学就像一个小社会,本科生体会还不算太明显,研究生感受更为深刻,难怪很多研究生直接称导师为“老板”。每天的学习、科研任务就是帮导师干活,项目结束后由导师给学生发红包。在这个过程中,导师和学生自然会产生远近亲疏的差距。
这位学生自认为学习成绩和能力,在双非院校的研究生堆里算是数一数二的了,导师对他也很信任,常常把重要工作交由他完成,但是有好的机会却并不会第一个想到他,而是给了其他家境条件更好的学生。
那些学生科研能力一般,只不过家庭背景不一般,导师也把他们捧在手里不敢小觑。普通家庭出身的学生却被当成了廉价劳动力,净为他人作嫁衣裳了,自己到头来什么都没得到,自然心里不平衡。
普通家庭的学生不宜考研?2024考研党需了解
罗翔老师说过,想要取得成功不仅仅要依靠努力,还要靠命。有些学生很努力但是不受命运眷顾,缺少成功的机会,很令人惋惜。而有些学生相对来说稍加努力就能事半功倍,所以不能单纯从结果的成败判断学生是否付出足够的努力,客观因素也不容忽视。
此前有人说普通家庭的学生不适合考编,没有人脉关系,即便考上后也很难被提拔,只能在基层做最辛苦的工作,求一个稳定罢了。难道普通学生现在连考研都要被当做小透明了吗?那以后寒门学子还有出路吗?
笔者认为,根据家境区别对待学生的老师只是个别现象,不足以代表研究生学习现状。学生完全可以在考研前,打探一下目标教师的人品、性格,和教学风格。不可否认的是研究生导师学历再高也是普通人,做不到完全一碗水端平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换位思考,情商低智商高的学生,和智商一般情商极高的学生,你会愿意和谁走得更近一些?能考上研究生的学生,能力和水平都不会太差,导师看好有背景的学生未必是家长的缘故,多半是这些学生情商更高,更适合在社会上发展立足。
相比之下有些学生,除了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导师想组饭局给学生介绍资源,结果被学生嗤之以鼻。不少学生就是因为缺少社会经验,不懂人情往来而错过了很多机会。
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为何都会把面试看得格外重要,就是因为只会学习考试的,综合实力弱的学生,通常在科研上或实际工作中,如同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选拔更适合的学生,才能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不过这也提醒广大家长,最好的教育不仅仅是经济方面,更多体现的是为人处世的智慧方面。导师不光是学生学业上的明灯,在生活里也应该起到引导作用,教会学生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这才是合格导师应尽的义务。
今日话题:大家遇到过这种情况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