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加速探底 静待趋势明朗
2023-06-06
更新时间:2023-06-05 16:06:28作者:橙橘网
编者按:
作为新兴产业的观察者,我们也持续跟踪了氢产业。提及我国氢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提及的是广东佛山市在氢领域的布局和探索。
几周前,董指导到佛山进行了产业调研,拜访了多家公司,并和许国先生进行了学习交流。
许国,1966年1月出生。湖南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现任广东佛山市政协党组成员。曾任湖南省湘潭市二中历史老师;广东清远市委副秘书长;广东英德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广东清远市副市长;广东佛山市副市长、常委。曾挂任广东云浮市委常委、副市长,广东佛山帮扶云浮产业园区总指挥。
因十年如一日致力引进、消化、创新加拿大巴拿德公司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技术,缩短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氢能产业核心技术差距,卓有成效布局中国氢能汽车推广示范城市工作,推动氢能全社会广泛应用,2022年被国际氢能协会授予“研究员奖”,正式列入国际氢能协会网站世界笫18名,中国第一人。
许国先生善于从历史和宏观的角度观察产业发展的趋势,其原创系列文章《人类氢时代札论》对氢能产业的变革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作为一线参与者,也给读者提供了有很强的洞见性。
其系列文章近4万字,而本文则摘选了其中部分章节,经许国先生同意,进行编排,从产业宏观、落地经验、未来展望等角度,为大家了解氢产业提供一些视角。也欢迎对氢产业有关注的朋友,添加微信、参与日后的线上、线下讨论活动。
以下为正文。
眼镜蛇效应:为什么要发展氢?
在印度“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厕所中的眼镜蛇,似乎都有着相同的爱好,那就是以令人发指的速度,袭击男性的睾丸”。2020年印度被眼镜蛇咬死咬伤的人超过120万,被咬死的概率是10万分之4,远超全球10万分之0.8水平。这其中咬死的极少有女性。应该说眼镜蛇对印度男人的“奇袭”,给印度人及其家庭留下了永难磨灭的伤痕。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可以比较肯定判断到,印度眼镜蛇这种“泛滥”,应该与上两世纪大英帝国殖民政府出台的一项捕蛇奖励政策有关。那时英国殖民政府针对印度德里眼镜蛇灾患,想当然做出悬赏政策,“交蛇发钱,童叟无欺”,促使印度人养蛇领奖成风;后发现这一弊端后立马取消,迫使印度人不得不将家养眼镜蛇全部丢弃野外,乃至印度出现眼镜蛇肆意繁殖攻击人畜成患!
由此在经济学领域,专家对凡这种“权力部门”针对某类问题做出解决方案,反而致使问题更为恶化,甚至形成长期有害并难以去除的政策机制,统称为“眼镜蛇效应”。
教科书列举这种“问题越解决越大”经济现象一般用两个例子:一是上世纪80年代墨西哥城治理空气重度污染出台“尾号限行令”政策,致使市民增加车辆,空气污染更加严重;二是德国社会救助工作外包私营机构,诱使德国年轻人习惯主动失业,造成德国人意志颓废,劳动力短缺,国家财政负担越来越重,成为德国政府不敢随便去除的“毒瘤”。
我个人认为人类社会最大的“眼镜蛇效应”莫过于当代号称为“工业血液”的石油产业。
当然,这种在人类第二次能源革命中取代煤炭的资源,谁也不能否认曾经有力地推动了当代人类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飞跃。但当世界经济军事实力最强的美国将石油作为战略武器使用,使美元和石油挂钩,石油“魔鬼”的一面越来越显露于世,乃致美国作家丹尼尔·耶金在其石油史名著《奖赏》中用了“石油、金钱与权力全球大博弈”的副标题。
当代世界石油产业与其说是一种自然资源深度开发,还不如说实质上是一种资源加恐慌,一种国家加权谋,一种危机加战争,更是一种污染加危机。如此等等。石油一方面黑乎乎的、金灿灿的,更多的是冷冰冰的、血淋淋的。石油几乎变成了当今世界的污染之源、动荡之源,甚至是罪恶之源、衰退之源!中东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包括目前俄乌战争的发生,都与人类石油危机密切相关。
世界有识之士惊呼:人类当代文明辉煌于石油,难道将毁于石油?摆脱石油资源约束成为日本、韩国乃至欧洲,尤其是中国等石油进口国最为紧迫的战略选择;人类亟需找到一种能逐渐取代石油,带来地球绿色、低碳、和平的永续新能源。
在人类第三次能源革命中,基于地球氢气几乎“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几乎是大规模、长距离、长时间储能的唯一方式等能源特性,氢能的主角地位越来越成为当今人类的共识。
氢能产业化发展目前要考虑尽可能避免出现纯电动车产业“骗补”之类的“眼镜蛇效应”,从顶层战略谋划到具体战术掂量,面向人类未来进行前瞻性重新布局。
荷花成功定律:氢的临界状态
在人类与自然界发展进程中,客观存在着一种"出人意料"的"荷花成功定律":一池塘荷花,每一天都以前一天2倍数量开放,假如30天能开满,那么开到池塘一半是第几天?一般人会想当然地认为是第15天,但正确答案是真正开到一半且第二天全部开满是第29天!
自然界中存在同类生长现象的还有竹子。竹子在地底下往往要埋头生长四、五年,而且仅长数厘米,只有到第五年破土而出,才象施了魔法般长势奇快,六周长到15米!还有一种昆虫金蝉,藏在地下暗无天日三年,靠树汁一点点成长,三年后一个夏晚,悄悄爬到树枝,清晨太阳一出脱壳成知了,一飞冲天。
荷花定律要义之一是,"行百里者半九十",一个人拼到最后拼的不是运气和聪明,最主要是毅力。越到最后,坚持越重要! 我个人认为荷花定律对我们另一个启示更具现实性和操作性,即推动事物物理特性转换的临界点突破——物体从某种特性变化为另一种特性"即将发生"转换的临界状态很关键。
这种临界状态可理解为"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该种物理现象。"只有接近极限才能实现极致"。事物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选择和推动实现"临界状态",尽快实现特性转换至关重要。
应该说,随着人类将氢气定位为能源使用并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相对于过去二百多年石油时代的历史,人类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氢时代。
从历史进程角度看,我们已经处在氢时代发展趋势之中。随着氢时代呈现,氢气推广的特定领域使用肯定存在量的扩张和质的突变过程,肯定会有若干个发展中的"临界状态"转换出现。这是"荷花成功定律″在氢时代发展趋势中更为重要的一种体现。
那么,人类氢时代发展趋势有哪些逐渐转换的"临界状态"呢?
目前,业界最普遍认可的研究结论是,新增氢燃料电池汽车占新增汽车市场1%渗透率可以判断氢能汽车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还有意大利物理学家塞萨尔·马切蒂专门研究提出新能源需要40至50年才能从1%份额增加到10%份额,社会需要建立一个学习系统,全社会需要时间去接受和推广。
据此,学者研究预测到2050年人类有15%的乘用车,50%的柴油车,总计18%的车辆被氢燃料电池车取代。这几个百分比数据应该是氢时代发展趋势最重要的临界状态转换标志。
实事求是地评价,2014年以来佛山氢能产业的地方实践,最值得总结之处,就是通过建设合资生产线引进加拿大巴拉德公司成熟的氢能商用车电堆技术,最早实现世界上最大规模的1000台氢能公交车推广运营。实际上推动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我们团队最先考虑的就是如何推动氢燃料电池车从两位数到三位数乃至四位数以上规模的问题。
这其中佛山帮扶云浮园区通过与巴拉德合作"1135″氢能战略规划实施,用三年时间实现了世界上第一次氢能公交车运营千台级运营的突破。当然,这种规模的确定是基于一个普通地级市地方经济承受能力所做出的努力。尽管迈出的步子很小,但对中国氢能产业发展却仍带有从0到1的类似"临界″意义。
佛山发展氢,有什么诀窍?
佛山粤菜顺德菜名扬天下,被联合国网络创意城市命名为“世界美食之都”。顺德菜有一个叫“一招鲜吃遍天”的说法,意思是顺德厨师只要有一道招牌菜,走到哪里都能吸引人来吃。
佛山“一张白纸”推动氢能产业,实际上只有简单"三招秘诀”:一招是“用技术开路”;二招是“用产品说话”;三招是“用市场检验”。这"三招”互有区别,也互有联系。主要立足于用“高铁模式”引进、消化并提升加拿大巴拉德公司比较成熟、而且适合中国市场环境的商用车燃料电池电堆技术,来加快中国氢能产业商业化步伐。
巴拉德9SSL燃料电池生产线签约仪式
首先是建立平台。通过云浮园区国鸿平台,合作组装、研发生产和运营28台城市氢能公交车示范线路,引进FC-9SSL氢燃料电池技术转让及合作生产线建设,完成“跟跑”阶段性任务。
其次是二次创新。对生产线持续改进、提升设备精密度和操控一致性,使自身国产重塑/国鸿自主电堆卡文3系列,相较巴拉德进口电堆MD30系列性能指数有较大提高,而且价格降低20%以上,在产品稳定性和一致性方面更优,使园区自主电堆的市场占有率连续4年全国第一,累计安全行驶里程超过1亿公里。
这一步佛山主要是依托云浮园区氢能产业平台完成的,从现在来看,做得相当成功,而且还延伸出了广州黄埔区鸿基创能氢能系列项目。
第三是迭代升级。高度重视企业全球化布局,加快产品迭代升级。上海重塑科技集团拥有双研发中心,北美研发中心进行原型机研发,在上海进行电堆模块开发与测试,在佛山进行电堆及MEA等核心材料及零部件国产化、规模化生产。该公司产品已历经三代迭代,实现了从与国际主流产品跟跑、并跑,发展到当前开始领跑的跨越。
现在回过头来看,正是佛山通过引进、消化和提升加拿大巴拉德公司燃料电池商用技术,用短短六、七年时间形成了从燃料电池电堆端到核心材料端,从整车生产端到制氢加氢端,从先进适用技术研发端到专门产业基地端的氢能产业生态集群,实现了中国氢能产业化发展从0到1的突破。
由此佛山也走出了超薄石墨板电堆和核心材料全部国产化的独特路子,有了“世界氢能看中国,中国氢能看广东,广东氢能看佛山”的行业评价。
发展氢能,要打破三大认知误区
从目前发展形势来看,氢能产业正在发生三大趋势性转变:
一是预判年内氢能产业发展将会由过去的地方战略和区域合作,向省级战略尤其是国家战略和央企推动转变。
央企也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期园区全面启动了与中国神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广核的战略合作,而且这些央企都是主动找上门跟我们合作的,这也意味着央企更多介入到氢能产业发展当中。
二是氢气生产企业逐步由工业气体生产经销商,向清洁能源提供商转变,这是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法国液化空气集团中国区总经理柯总曾明确讲过这个观点。实际上,我们园区合作方广东联悦气体公司很早就开始有意识地向清洁能源提供商角色转变,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转变。
三是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量产的氢能汽车由成本奇高向纯电动车成本看齐转变。
正如专家所谈到的,我国最开始引进的氢能公交车是200万美金一台,超过1000万人民币每台。纯电动车在最开始引进的时候价格也要超过1000万人民币每台,但是现在可以说园区量产的氢能公交车成本可以做到与纯电动车价格相差不大。佛山、云浮两市率先开通的2条氢能公交车商业化运营线路,目前其经营成本已经与汽柴油车辆经营成本基本持平。
如果氢能汽车大规模推广,运营成本肯定会低于汽柴油的水平,这就意味着在真正的市场推广当中,氢能汽车具有巨大市场推广价值。
但是,我一直认为在推动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首要打破三大认知误区至关重要:
第一,打破“谈氢色变”的认知误区。
“谈氢色变”这句话是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第一届氢能标准委员会主任陈霖新老先生对我说的。政府和社会对氢气这种危化气体比较惧怕,谈到氢气总是不自然地就和氢弹联系到了一起,氢弹比原子弹爆炸还要厉害很多,大家都比较害怕氢气。“谈氢色变”的社会氛围普遍还比较浓。
云浮园区在推动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首先就是打破这种认知误区。在2015年我们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了全国首个地市氢能产业发展培训班,这个培训班号称中国地方氢能产业发展的“黄埔军校”,培训效果就是提高和统一思想认识。
“谈氢色变”还体现在影响和制约加氢站建设方面,由于缺乏行业主管部门以及行政审批规范等,推动加氢站规划建设的各种辛酸苦辣我们都尝到了,最终我们通过创新实施联席会议、专家评审和联合审批机制,推动加氢站在佛山、云浮两市的规划建设,但实际操作起来也是比较复杂和困难的。
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下一步采用撬装式加氢站的方式建设加氢基础设施更高效便捷。
优势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可以作为氢能企业配套附属设施来建设;二是建设撬装式加氢站只需要进行备案就可以,这个比较关键;三是没有固定建筑物,不需要经过规划建设部门繁杂的行政审批手续;这些优势可以尽可能简化和缩短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的流程和时限,便于快速推动加氢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完善。
“谈氢色变”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我们没能对氢有足够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对氢还片面存在比较多的误解。
日本在2007年发现氢的抗氧化作用后,对氢的探讨和发展已经快速进入了氢健康产业领域,比如说像水素杯、负氢保健药等等,都被证实对人体健康有着很多的好处,我大胆推测人类“长生不老”的药物很有可能会产生在氢领域,所以我们提出的理念是“人,没有氧活不了,没有氢活不好”,以此来打破“谈氢色变”的思维误区。
第二,打破“大鸡不啄小米”的认知误区。
所谓“小米”是指现阶段氢能产业相对其他成熟产业来说还太过于小众。目前中国研究氢能领域的院士只有一位,衣宝廉院士是行业内泰斗级人物,全国真正从事氢能研究的专家学者总数可能不超过300人,国内参与投资发展的企业也很少,氢能产业还太过于小众。
对于像广东这样的经济大省,专心致志发展氢能这一小众产业,大家一定认为是脑子进了水是有问题的,多数省份根本不愿意花专门精力来发展氢能产业,当然这里面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氢能产业核心技术及研发水平与国外差距比较大,应该落后10到15年。此外,我国的一些央企也不屑于推动这一小众产业的发展。所以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拥有大体量的央企都或多或少有着“大鸡不啄小米”的想法。
实际上我们认为氢能产业目前虽然是小众,但完全能够达到“以小博大、小中带大、小中见大”的产业发展成果。氢能产业实际上是没有“天花板”的产业,借用行话来说就是“颠覆性”的产业,我们只要想一想氢能汽车取代传统石化能源汽车市场就可以知道,氢能产业规模是如何巨大。
此外,氢能产业还广泛涉及清洁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化工产业、农业乃至医药健康产业等等,氢能产业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我们园区的发展规划就是坚定不移把氢能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我们在两年多前就定下这个总基调,现在广州开发区也做了个和我们产业吻合度非常高的发展规划,主要考虑到深圳比亚迪在纯电动车领域已经难以超越,所以他们把氢能产业视为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路径。
第三,打破“叶公好龙”的认知误区。
实事求是地说,氢能产业是属于非常超前的高科技产业,说起来可以非常好听、振振有词,但实际做起来却非常不容易,很多地方也都接受不了,我最大的体会确实是步履维艰,到处充满艰辛和“陷阱”。为了打破“叶公好龙”的认知误区,我们园区突出做到了三点:
一是以政治家办氢的气度无私无畏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出于工作需要也为推动氢能产业顺利快速发展,我本人由佛山的市委常委转到副市长,因为企业一般都是跟着人走的,我想如果离开了我们园区,恐怕氢能产业还没起好步就倒下了,从这个角度为了产业发展我无论如何都不能离开园区,要继续做这个总指挥。同时,作为总指挥我个人绝对不能和产业有任何的私利夹杂其中,这一点非常的重要。
二是要有“敢于担当、精于担当、勇于当担”的精神气魄解决关键问题。培育发展氢能产业的重要做法是运用“轻资产”模式,也就是具体项目民营资本占比51%,是相对控股方,国有资本占比49%,逐步实现评估增值退出的办法,这种“轻资产”模式体现出敢于担当的气魄,也就是敢于借钱给民营资本运作发展项目,敢于在项目关键技术引进方面给予资金支持。
此外,园区的决策机制非常简单高效,概括起来就是我作为总指挥“说了算”,管委会主任作为法人代表“签了算”,干部和企业大家“干了算”,这也为我们赢得了难得的发展先机。
三是不能得“红眼病”。2016年,园区以3倍溢价退出项目10%的国有股份,把投入项目的国有注册资金基本退了出来,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目前我们园区准备以9倍溢价再次出让其余24%国资股份,说实话像这样风投企业参与这方面的利润是非常大的,国资尤其是政府在这方面不能有“红眼病”,一定要破除“红眼病”才能真正把氢能产业给发展起来。
经过两年不懈努力,园区终于把氢能产业做到了成功的边缘,突出做到了三点:
一、园区是氢能产业发展的最大风投,敢于投钱;二、园区是氢能产品的最大买家,尤其是氢能公交车、氢能物流车方面最大的买家。在产业发展初期促进形成了产业闭环运作,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先去试用氢能产品,可以说早期市场是难以形成的。
三、园区是氢能基础设施的最大投资者。已经组建了16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30亿元的氢能产业基金,正在建立30亿元的氢能汽车运营基金,都是为园区氢能产业发展而配套的。
按照目前广东省发展氢能产业的决心,如果在广东各地市都推广氢能公交和物流车,氢能产业肯定很快就会发展起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古人说,凡预则立,不预则废。这种“预”更多的体现在思想上的提前准备。一定要首先打破过去固有的认知误区,以全新的思想观念推动全新的产业超常规发展。
欢迎产业人士添加,后续参加线上/线下交流等。添加请备注:名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