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校诵读红色家书讲述英烈故事直播在哪看(附回放入口)
2023-10-30
更新时间:2023-10-11 20:30:40作者:橙橘网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崔文静 北京报道
IPO变奏的影响正在显现。
自8月27日证监会首次提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以来,首发市场就开始遭遇寒流。
wind数据显示,8月27日-10月11日,上市企业数量(按上市日统计,下同)共计25家,仅为去年同期四成。
受此影响,券商投行收入也大打折扣。同时期,券商IPO承销及保荐费用仅为13.43亿元,而去年同期则为48.85亿元。
事实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投行保代告诉记者,早在IPO收紧信号公布之前,其已经明显感觉到上市难度提升。
以季度为单位梳理可发现,根据Wind,今年三季度,券商IPO承销及保荐费用共计61.4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7.70%。
而从具体券商来看,则呈现冰火两重天。一边是大多数券商的组团式下滑,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降幅尤为明显。另一边是个别券商的逆势增长,民生证券可谓典型代表,其三季度IPO承销及保荐费用同比增58.52%;海通证券表现亦较优,实现了季度环比两连增。
为何不同券商IPO业绩变动差异如此之大?
根据受访人士分析,这与投行侧重板块相关。更为强调板块属性的科创板和创业板,新股IPO数量下降更为明显,以此为布局重点的券商所受冲击更大。与此同时,在衣食住行等大消费类行业IPO收紧的背景下,类似项目较多的券商,所受波及也更为明显。
冰火两重天
早在今年3月,即有投行保代向记者感慨,“苦日子”可能不远了。
根据Wind,2023年1-3月,新股IPO数量由去年四季度的124家、2022年一季度的86家,锐减至68家,环比、同比降幅分别高达45.16%和20.93%。
不过,二季度,企业上市速度在经历短暂降温之后有所提速,新股IPO数量增至105家。这让上述颇为焦虑的投行保代略感放松。
不过,放松的日子没能持续太久。
7月左右,他开始隐约感到自己手下团队的消费类项目推进难度增加,科创板、创业板对板块属性的要求也更为严格。
直至8月27日,证监会明确表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几天之后,他在监管的窗口指导下,主动结束了一家企业的上市进程。
IPO阶段性收紧之下,券商的承销及保荐收入也开始下滑。
今年三季度,券商IPO承销及保荐费用共计61.43亿元,去年三季度则为98.60亿元,同比下降37.70%。
从三季度IPO承销及保荐费用来看,大多数券商环比、同比双双下跌。其中,头部券商降幅最明显的当属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同比分别减少9.18亿元和11.33亿元。
从前三季度IPO承销及保荐费用来看,两家公司收入均有所波动。中金公司前三季数据为1.55亿元、5.88亿元、1.68亿元,中信证券则分别为8.97亿元、12.59亿元和5.33亿元。
相较之下,2023年中报投行收入亚军中信建投,表现则更具韧性。尽管其今年三季度IPO承销及保荐费用环比有所下降,但同比逆势微增0.51亿元,较今年一季度的4.01亿元更是高出2.19亿元。
上半年投行收入排行第四的海通证券和第七的民生证券,表现也较为稳健。
海通证券由一季度的6.27亿元增至二季度的7.61亿元,三季度再升至8.12亿元。不过,相较于去年三季度的10.58亿元仍有差距。
民生证券则较海通证券更胜一筹,是头部券商中唯一一家今年三季度IPO承销及保荐费用环比、同比均为正增长的券商。
其去年三季度为4.46亿元,今年三季度则为7.07亿元,同比逆势大增58.52%,环比增幅同样高达55.38%。民生证券一季度、二季度的对应数据则分别为3.26亿元和4.55亿元。
“双创”调控效应
为何不同券商投行收入差异如此之大?根据受访保代分析,这与券商IPO侧重板块密切相关。
一方面,相较于沪深交易所,北交所上市节奏不降反增,因而以北交所为发力重点的券商业绩表现更优。
最为典型的是开源证券。截至10月11日,其年内共保荐6家企业实现新股IPO,全部来自北交所。由此,其年内IPO业绩大幅提升,今年1月1日-10月11日实现IPO承销及保荐费用0.71亿元,同比大增238.10%。
另一方面,ipo变奏之下,科创板和创业板的板块属性,成为监管调控重点。
从新股IPO下降家数来看,截至10月11日,沪深主板年内共减少12家,降幅21.43%;科创板、创业板则合计减少54家,下降达25%。
因此,2022年科创板、创业板募资规模前二的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均未能逃脱IPO业绩的大幅下滑。
科创板方面,今年三季度,中信证券首发募资规模由去年同期的292.73亿元锐减至90.45亿元,缩水202.28亿元;中金公司今年三季度则仅剩23.4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42.05亿元。
创业板方面,今年三季度,中信证券首发募资规模大减64.44亿元至39.11亿元;中金公司更是仅剩4.80亿元,下滑91.75%。
不过在沪深主板上,两家券商表现却并不逊色,中信证券仅微降4.21亿元;中金公司同比增加29.2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三季度券商IPO收入明显下滑,但这或许只是投行冬日的开始。
“8月27日IPO节奏性收紧信号明确释放以后,沪深主板上市要求更严了。更多项目无奈撤材料,有些过会的项目迟迟无法注册,个别已经注册的项目需要进一步等待发行。对于投行而言,这都意味着短期收入的下滑,大多数券商四季度的投行收入大概率同比、环比降幅都会更大。”多位券商保代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