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北京1101:有中度霾;今起北京公积金执行“认房不认商贷”
2023-11-01
更新时间:2023-10-25 15:01:47作者:橙橘网
一、工信部表示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10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在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一是产销规模进一步扩大。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速分别达到33.7%和37.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已经达到29.8%。二是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大规模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0瓦时/公斤,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超过460公里,乘用车中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占比超过40%。三是品牌竞争力大幅提升。前三季度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销售占比达到80.2%;新能源汽车出口82.5万辆,同比增长1.1倍。四是配套环境持续优化。累计建成充电桩627.8万台、换电站3460座,建设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超过1万个。累计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2万多公里,总测试里程已超过7000万公里。
下一步,工信部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完善工作举措、加强部门协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新能源汽车乡村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乡村机动车发展速度较快,汽车保有量占全国比重在不断提升。根据公安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乡村地区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08亿辆,其中汽车1.4亿辆,分别占全国的50.2%、44.1%。并且乡村地区机动车驾驶人数增长幅度较快,年均增量超过1300万人,目前已达2.89亿人,占全国驾驶人数量的57.8%。
虽然我国乡村汽车发展迅猛,但是相较于油车,新能源汽车仍渗透不足。2022年中国乡村地区新能源汽车销量仅占乡村地区汽车总销量的4%,远低于行业整体的25.6%。并且根据工汽协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纯电乘用车在县乡地区的渗透率为16%,插混乘用车在县乡地区的渗透率为8%,两项数据均低于一二线城市水平。
政策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下乡已显效果,未来市场空间巨大。自2020年7月起,工信部等多部门开启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三年期间6批近200款下乡车型销量从2020年的39.7万辆增至2021年的106.8万辆,到2022年已达265.98万辆,累计410多万辆。而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中国乡村地区电动汽车出行研究》披露,到2030年,我国乡村地区电动汽车总保有量超7000万辆,市场规模或达5000亿元。从这一角度来看我国乡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开辟空间。
三、如何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
首先是政策的进一步支持。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和生产适合乡村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并推动相关充电设施的建设。例如,加大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降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价格,提高其在乡村市场的竞争力。
新能源车企也需要继续研发更适合乡村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受制于地理条件以及基础设施与城市的不同,新能源汽车企业需要进一步从乡村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研发和生产适合乡村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这些产品应该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耐久性和实用性,并且价格适中,以满足乡村消费者的需求。
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新能源汽车下乡需要建立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包括售前咨询、售后服务、维修保养、配件供应等。企业需要在乡村地区设立售后服务网点,提供专业的维修和保养服务,以保证新能源汽车的正常运行。目前相较于城市,相关配套设施仍显不足。
政府与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新能源汽车下乡需要继续加强宣传推广,进一步提高乡村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向乡村消费者宣传新能源汽车的环保、经济、舒适等优势,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
完善充电设施。新能源汽车下乡需要改善充电设施,加强乡村地区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在乡村地区建设充电设施,同时支持乡民在自有停车位上安装充电桩。这样可以为乡村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充电服务,促进新能源汽车在乡村市场的普及。目前来说在乡村领域,“充电难”与旅程焦虑仍比城市要大。
金融支持需要加大力度。新能源汽车下乡需要提供金融支持,帮助乡村消费者解决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资金问题。鼓励金融机构向乡村消费者提供贷款、分期付款等金融服务,以降低购买门槛,促进新能源汽车在乡村市场的销售。
总之,新能源汽车下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政策支持、研发适合乡村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加强宣传推广、改善充电设施、提供金融支持等多种手段,推动新能源汽车在乡村市场的普及和发展。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谷硕)
更多宏观研究干货,请关注钛媒体国际智库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