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机会大爆发,2000亿赛道再迎新机遇

更新时间:2024-03-06 22:14:22作者:橙橘网

“银发经济”机会大爆发,2000亿赛道再迎新机遇



作 者丨郑嘉意

编 辑丨周炎炎

图 源丨图虫

3月5日,提交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在2024年工作任务中提及养老与保险相关话题,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完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4亿,占总人口比重达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此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养老金融已作为未来需要被做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被重点提及。

在老龄化社会中,保险是养老金融产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养老资产配置中扮演重要角色。在资本市场波动较大的背景下,保险产品能提供长期稳定的收益,同时提供风险保障。

记者梳理发现,围绕养老这一核心话题,保险业已在养老产品与养老产业方面做出多元尝试,统筹推进养老保险、投资、生态圈协同发展。“保险+多元主体”已然成为保险公司在养老赛道的发展方向。

个人养老金制度将全国推广 保险产品仍有竞争优势

政府工作报告在2024年工作任务中提及,将在全国范围推广个人养老金制度。虽具体时间仍未公布,但记者注意到,这是试点运行一年多后,官方首次明确个人养老金制度将在全国范围推广。

此前,1月24日,人社部也曾在2023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运行平稳有序,先行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将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

记者查询中国银保信官方微信公众号发现,保险方面,目前有21家保险公司推出的40款个人养老金产品在售,主要包括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两全保险、年金保险、万能险、分红险等。

以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为例。记者梳理发现,已有16款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披露其2023年结算利率,稳健型账户结算利率均值为3.54%,进取型账户结算利率均值为3.73%。总体看,其产品期限长、保险公司可以运用的资金期限久,产品收益与市场中的其他产品对比,相对较高。

同时,记者注意到,此前,中国银保信已对其个人养老金业务板块进行更新,各公司个人养老金平台搭建已提上日程。目前在售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的保险公司中,大部分均已在产品APP、微信小程序等平台设立个人养老金业务专区,对接投保通道,同时设立业务咨询、信息披露等养老服务。

例如,中国人寿APP“中国人寿寿险”已在首页设置“个人养老金”专区,直接对接其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国寿鑫享宝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国民养老保险在官方微信公众号首页“惠·产品”选项中上线个人养老金专区,对接其推出的 “国民共同富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从试点结果看,个人养老金发展仍存在开户人数多、缴费人数少、投资人数更少等困境。有业内学者指出,当下,不少用户对个人养老金产品的认知仍停留在金融产品层面,而非国家战略与制度层面。“用户只会考虑结算收益、领取期限、是否有替代品,很难认知到它对老龄化进程与养老保险体系意味着什么。个人养老金的宣传还需要从国家层面推进。”

记者注意到,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就养老金融提出了建议意见,其中,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周燕芳已提交《关于促进年轻人参与个人养老金配置的建议》。

周燕芳关注到,年轻人,尤其是90后,虽在开户人数上占到整体30%,但在参与配置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缴存和投资时均有所顾虑。为此,周燕芳建议加强个人养老金的宣传、加大税收激励与差异化设计、针对年轻人差异化设计产品,同时优化服务流程,降低个人养老金的选择门槛。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保险+养老”或迎来更多机遇

全国落地个人养老金制度之外,政府工作报告在2024年工作任务中亦提出,将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商业养老市场规模已达732亿元,2022年可超过800亿元。预计到2026年,我国商业养老市场整体规模可突破2000亿元。

此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陈文辉曾分析指出,老龄化对我国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我国应对老龄化的核心在于发展养老新产业,积累充足的养老金,支持现代产业建设。老龄化从需求角度促进新产业发展。

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生育意愿降低,少子化和家庭小型化的特征逐渐显现。失能和独居老人对社会化照顾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以养老社区为代表的养老院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老龄化促进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老龄化的背景下,劳动力成本上升,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减弱,因此采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产业改造和升级成为必然选择。

多位上市保险公司高管同时指出,保险与养老、康养产业属性高度契合,未来,市场对“保险+健康”的养老服务模式存在庞大需求,公司将积极组建养老“生态圈”。

例如,中国人寿即着眼“大养老”,力求多层次、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式的产业布局。此前,中国人寿已与30多家地方政府、60多家大型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大健康大养老基金战略性布局健康养老赛道龙头企业50多个,致力打造“保险+养老”风险管理闭环。

针对“大养老”赛道布局,中国人寿副总裁刘晖曾表示,单个项目的角度看,从项目有样板间开始,公司就创造了保险营销场景及保险义务履行空间;项目组合的角度来看,中国老龄化的进程会推进养老成为大众的刚需;投资配置的角度来看,养老作为确定性需求可以作为一个逆周期配置的品类。

中国平安自2019年起就高度关注康养等新兴投资领域。2020年,中国平安全面构建医疗健康生态圈,2021年发布“平安臻颐年”康养品牌、推出“臻享RUN健康服务计划”。

保险产品供给端,平安推出养老年金产品、长期护理险等专属养老产品,并创新发布“御享、盛世、智盈、如意”四大产品系列,组合重疾、意外、医疗、寿险、储备和养老六类保险产品,精准匹配客户需求。养老服务供给端,平安则打造“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康养”、“保险+健康管理”的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形成了平安养老生态体系。

完善的产品设计与服务之外,养老服务人员的保障亦是银发经济的重要一环。周燕芳在提案中指出,我国养老服务业正处于加速转型升级时期,养老产业有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滞后的局面并未改变,养老服务人员社会地位低、工作负担重、收入待遇偏低、承担一定的照护风险等因素。

周燕芳建议,应完善养老服务人员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建立由政府资助的养老服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保障机制,同时,丰富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的对价形式,鼓励全社会各类人才积极参与为老服务。

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政府工作报告在2024年工作任务中同时提出,应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城镇化率增长,我国家庭结构日益简化,老年群体与子女同住比例下降,我国老年人对社会的养老需求上升。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高龄老人,以及失能、半失能老人比重增加,对照护机构护工的需求将明显增加。

此前,原银保监会曾于2023年3月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转换业务试点自2023年5月1日起开展,试点期限暂定为两年,经营普通型人寿保险的人身险公司均可参与转换业务试点。

转换业务是指人身险公司根据投保人自愿提出的申请,将处于有效状态的人寿保险保单中的身故或满期给付等责任,通过科学合理的责任转换方法转换为护理给付责任,支持被保险人因特定疾病或意外伤残等原因进入护理状态时提前获得保险金给付。

在提高老年人护理服务水平方面,参与长期护理保险的经办工作,在失能老人评估、照护服务管理、基金结算支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提高老年人护理服务支付能力方面,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可以很好地缓解失能人群护理费用压力。

自转换业务试点启动以来,记者注意到,已有包括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内的多家险企,在公司官网“公开信息披露”专栏“专项信息”下开设“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子模块。


SFC

本期编辑 钟海玲 实习生 赵凤铃

21君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