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人”的教育?——谈班级文化场域

更新时间:2024-04-22 02:21:18作者:橙橘网

如何打造“人”的教育?——谈班级文化场域


采用“以深厚的文化底蕴铸魂、以育人有度的科学理念塑骨、以大智若愚的师爱赋能”三大策略构建班级文化场域。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作者 | 戴旭 重庆一中班主任、校团委书记兼学生处副主任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对人由衷的关怀,教育是有生命的;教育是对人向上向善的激发,教育是灵动的;教育始终是面向人的教育,因为“人”的教育才是教育的基础与核心。

作为中学班主任,我深感责任重大,始终把打造“人”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每每接手新班级,我始终秉承“立德树人”的初心,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并将其作为我育人工作的基石和指引。

在实践中,我采用了“以深厚的文化底蕴铸魂、以育人有度的科学理念塑骨、以大智若愚的师爱赋能”三大策略构建班级文化场域,只为引领和造就一个又一个大写的“人”。

01

文化铸魂,惊“心”动“魄”

——以文化人的班级文化建设

爱因斯坦曾说:“如果你把学校教授给你的一切知识都忘记了以后,剩下的那部分内容就是教育,我们的生活就是去运用剩下的内容思考,去迎接并战胜困难,去开创我们的事业,去追求我们的美好生活。”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我们不得不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能够为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烙印”呢?回顾我过去十余年的教育旅程,我深信文化的深厚积淀才是学生内心永不干涸的生命之泉。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主战场,其培养人才的灵魂所在,无疑是那种能够震撼心灵、触动情感的班级文化。这种班级文化就像是一股清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韧、自信。

1. 构建多样的物质文化空间

多样的班级物质文化空间不仅是班级精神风貌的直观展现,更为学生的精神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教室外的走廊上,我们特别设置了“共享图书橱窗”与“会说话的相框”。图书橱窗里,琳琅满目的书籍为学生提供了课余的宁静港湾,缓解压力,同时开阔眼界。而“会说话的相框”则定期更新,展示着奥运健儿们台前幕后的拼搏故事,以及祖国航天事业的高光时刻。这不仅让学生时刻关注时事政治,更在心中厚植家国情怀,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

教室内,物质文化的展现则更为丰富多彩。黑板报是这里的亮点之一,它或紧随时政热点,或庆祝节日特色,或贴近学生的阶段性心理需求,每个学习小组都有机会轮流设计和绘制,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更实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而绿意盎然的植物角,则是学生精心选购和呵护的小天地。这些盆栽虽小,却蕴含着生命的力量,每一次的养护和欣赏,都是对学生生命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无声熏陶。墨宝墙上的作品,每一幅都是班级学生的心血结晶,它们挂在那里,不仅能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班级荣誉感。此外,十佳之星风采墙、目标大学图片展、高考倒计时等,都在默默地关注着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进程,激励着他们不断前行,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

这个精心打造的教室内外物质文化空间,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绚丽舞台,更在无声中述说着教育的力量和故事。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生命力和教育的意义,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教育内涵的班级文化环境。

2. 打造立体的精神文化空间

班级的精神文化空间,不仅是物质文化空间的升华,更是学生心灵成长的摇篮和灵魂翱翔的天地。在构筑这一空间时,我们力求其既深邃又广博,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这个精神家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们在创设班级的精神文化空间时,主要从确立班级特色文化符号、成长序列班会活动、自觉少年修炼方案等方式入手。

| 确立班级特色文化符号

对一个班级而言,班名、班徽、班旗、班歌等具有班级特色的文化符号其实也是一种规矩,它也可唤醒学生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想班级特色文化在实际中起作用,关键在于有效地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为行,让每个学生都能自觉遵守。鉴于此,我们采取了变被动为主动的方式,将班级特色文化符号的制定、修缮权利全部交给了学生。

以我所带领的班级为例,学生将传统的班规重新命名为《公约》。学生干部通过广泛的民意调查、多次的班会讨论,并汲取了教师的宝贵建议,精心拟定了初稿。在随后的主题班会中,他们郑重地向全班同学公布了这份《公约》,并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公示期结束后,每位学生都被邀请在《公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这不仅是对规定的认同,更是对自己行为的承诺。这份承载着全班意志的《公约》被张贴在班级最显眼的公示栏中,时刻提醒和督促着每一位同学遵守和践行。

再来说说我们班的班歌《我喜欢》,从歌词的撰写到旋律的谱写,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歌曲中巧妙地融入了校园生活的点滴、班级的独特氛围以及学生的个性元素,再配上轻快的旋律,使得这首歌充满了青春活力和感染力。每当班歌响起,那种强烈的班级荣誉感和自我认同感便会在学生们心中油然而生,无形中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 成长序列班会活动

作为班主任,我深知班级文化空间的建设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班会活动”成为我手中的一把“利器”。它不仅可以及时解决班级中出现的突发问题,比如学生长期迟到、随意丢弃垃圾等现象,更重要的是,我通过精心设计和规划,将原本零散的班会课打造成了一个有梯度、有层次的序列课程(如表1所示)。这样的班会课程不仅有助于引领班级的核心价值观,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每一次班会活动中都能获得成长与进步。


| 自觉少年修炼方案

班级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致力于学生的全面且可持续的成长。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必须将学生个体的潜能与国家的需求紧密结合,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才能为社会培育出真正有用之才。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入融合学校的德育体系和独特的办学理念,以“校园八季”为时间轴,精心规划了德育活动的序列。这一成果凝聚成了《重庆一中高2022届8班自觉少年修炼方案》(如表2所示),旨在引导学生在每一个季节中都能获得德育的滋养,从而逐步成长为自觉、自立的优秀少年。


02

理念塑骨,以“度”“渡”人

——以理服人的班级日常管理

教师常被社会喻为“渡船者”,肩负着将学生从原始起点摆渡到知识的彼岸。

班主任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实际上在不断地塑造着学生的精神骨架。在我看来,唯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恰到好处的教育力度相结合,才能塑造出一个精神骨架坚实的“人”。

在担任班主任的实践过程中,我深受学校“尊重自由,激发自觉”办学理念的影响,并结合多年的教育成果,总结出在塑造学生“认知骨架”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内驱力、学习力、创造力和执行力这四种力量。而要使这四种力量发挥最大效用,其精要是用力有度,以“度”“渡”人。

1. 激发内驱力

内驱力的激发,关键在于思想引领与目标激励之间的平衡,其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

在思想引领上,我们注重整体规划,以年为单位设定晋级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班会活动和寒暑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世界,找到激发内驱力的火花。比如,在高一时,我们关注学生的生涯规划与职业体验,为他们宏观规划未来;高二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各大高校,激发他们的期待,并关注学习方法的提升;到了高三,我们则引导学生关注大学专业和国家发展动态,将个人理想与国家事业相结合,实现人生抱负。

在目标激励上,我摒弃了传统的以“个人名次进步”为奖励依据的方式,而是采用了以“小组共同体目标实现程度”为奖励依据的方式。在组建小组共同体时,兼顾兴趣、性格、性别及学科能力彼此互补互助等因素,采用异质化分组,以小组个体平均进步以及小组参与实践等多方面做评价,凸显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目标,激励学习内驱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自觉性。

2. 培养学习力

学习力,即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总和。我认为,培养学生学习力的关键,一是坚持但不死板,二是可操作但不包办。

对于中学生而言,若是教师的指导操作性不强,他们就容易偏离航向;若是指导太细,则又有包办的弊端。若是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长期坚持,则大大有利于学生学习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将自习课还给学生,将自主学习还给学生,并组织开展了高效学习“五个本”(作业本、笔记本、改错本、积累本、草稿本)的学法实践,以此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变革,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 提高创造力

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不断增加人类知识的总量,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

担任第三届班主任(2016年)时,网络上的一段视频《你剪断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引发了我对班主任工作的反思:一个班级,时常鸦雀无声,是否是一件好事?一个班级的学生,所有动作都是一致的,是否是一件好事?军事化的管理,在学校教学中,是否是一件好事?

不可否认的是,安静的课前准备、专注的课堂听讲、高效的自习表现是所有班主任都希望看到的一面。但是,吵闹的背后,并非全是“无理取闹”;喧哗的课堂,并非全是“思维游离”;走动有声的自习课,并非全是“无组织无纪律”。相反,可能班主任希望看到的画面正是翅膀被剪断后的表现,而班主任最不喜欢的画面恰好是创造性思维的外现。

由此观之,在严格要求与“放任自由”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学生既有常规学习方法的规约,又有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时间一长,学生的创造力便会得到较大提升。

4. 强化执行力

树人效果的保障,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执行力。前述教育的各项路径,最终离不开学生的落实,否则就是空谈。执行力的培养,既需要学生的内在约束,也需要教师、规约的外在监督。

首先,教师应做好表率引领,以言出必行的行事风格打动学生。比如,教师的履约行为,教师对自己或学生违约行为的态度及处理,都会影响学生对执行力的认识和关注。

其次,引入外在规约的约束,以公认的规约来保障学生执行力的落实。比如,班级黑板报的更新,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若没有按时完成,则可依照事先签订的规约予以处理;班级事务,不光要提出具体的事项,还需要具体分工,以明确每件事情的负责人,以促使既定事情能够顺利完成。

当然,内驱力、学习力、创造力和执行力并非完全独立的四种力量,它们虽各有其责,但可“相互渗透、合作共赢”。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只有尊重学生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才能真正激发创造力,成就自主创新的自觉。

03

师爱为光,点亮人人

——以情动人的问题学生转化

我深信,对于一名合格的教师而言,真正的挑战并非在于是否具备师爱,而是能否对那些被视为“问题学生”,尤其是那些让所有科目老师都感到棘手的学生,依然保持那份无私的爱心。

一个出色的班主任,应当是教育的智者,是专业的引领者。他们不仅具备高超的教育智慧,更应是生活中的大智者,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中游刃有余。他们是那些懂得如何“灵活变通、巧妙应对”的聪明人,能够在教育的海洋中驾驭风浪,引领学生们安全抵达知识的彼岸。

1. 用时间换空间

在处理学生的某些突发问题时,时间成了一种巧妙的策略。可能需要以行动之快,快到迅雷不及掩耳,以换得补救的空间;也可能需要以行动之慢,慢到看似无为,以换得成长的空间。

前者是指在处理“急性创伤”时,就要“快”,如有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心理问题严重、有强烈的敌对情绪、马上就要因为一件小事跟同学大打出手而违反校纪校规等急性事件时,班主任需要“快”,以便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换取更多解决问题的空间。

后者是指在处理有些“慢性疾病”时,需要“慢”,如学生因为学习力太差成了班级里的“尾巴”,这时往往需要班主任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给予充分的成长时间与空间,让他慢慢成长。

2. 以真心换真情

好学生人见人爱,他们可能从来不缺老师的关爱;然而,对于问题学生,他们因为从小问题频出,受尽了“教育”,到了高中阶段他们最不缺的更是“教育”,心里最牢实的屏障也正是抵制老师的“教育”。此时,老师的一颗同理心,以及问题归因的思维方式,会让他们出乎意料,这也才是帮助他们摆脱困境的利器。当学生感受到老师不是简单的嫌他麻烦,而是真心实意想要帮助他解决问题,即便是坚冰,也会消融。

如此这般,老师的关爱如同一股新鲜的血液,注如学生的心房,每一个学生都不被放弃,每一个学生都真正被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才会永不停息。

打造“人”的教育的班级文化场域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教育不仅是一项传授知识的事业,更是一项塑造完整“人”的崇高使命。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教育者应当时刻保持对美的追求和传递,将以文化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教育理念与美育相融合,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在这个充满美感的班级文化场域中,每个人都能够展现自己的独特之美,共同缔造和谐共生的教育环境,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培育出大写的“人”。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别忘了【转发朋友圈】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编辑 | 皮皮兵不皮

本文标签: 德育  成长  教师  学校  班主任  大邑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