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保房价是房地产政策调整的核心要务

更新时间:2023-12-07 20:59:20作者:橙橘网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保房价是房地产政策调整的核心要务

12月7日,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指导,《财经》、《财经智库》、财通汇主办的“2023全球财富管理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主题为“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增长与开放”。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朱海斌在会上表示,从房地产政策调整来讲,保房价是非常核心的要务,除了宏观方面对居民的财富也是很重要的支持。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朱海斌

朱海斌谈到,保险在中国仍然很大的发展空间,两个重点指标中一个是人均保费,也就是大家讲的保险密度,中国目前为3300元人民币,即400多美元。从全球来讲,中国目前人均GDP与全球平均水平基本相同,为12000美元左右,而全球的平均保费为660美元,相较之下中国是全球三分之二的水平;另外从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GDP的总额)来讲,中国目前是3.9%,全球平均为6%,而欧美市场普遍在10%以上。因此从未来财富管理的大趋势来讲,这也是国内保险业可以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朱海斌:我先从家庭部门的财富分布特征入手,最近一个比较权威的调查是人民银行在2020年发布的2019年中国居民的财富分布,据该调查显示当时80%中国居民的财富为实物资产,以住房为主,在整体的居民财富中占比为60%;金融资产当时只占整体的20%,其中40%是居民的银行存款,其他的银行理财、资管信托占到27%,股票、保险、债券、基金加总以后占17%。换言之,股票、保险、债券、基金在当时整体的居民财富中占比不到4%。

最近几年情况有些新的变化,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经历调整,二来股票理财产品对于居民投资的吸引力出现下降,从而我们看到了过去两年比较明显的转变,就是居民在银行部门的存款上升速度非较快,2022年居民部门的银行存款增加了17.8万亿,相比之下2021年增加了不到10万亿。我们可以总结两个比较明显的特征,第一是居民的财富分分布主要为房地产,金融资产占比较低;第二是金融资产中相对低风险的存款类财富的占比较高,风险类的资产投资比重较低。

从横向进行国际比较而言,我们希望看到变化是实物资产的比重进一步降低,金融资产内部趋于更合理的分配。通常而言,国际机构投资者的配置一般以60/40比例为主,即股票配置60%,债券配置40%。从中国近几年来的宏观趋势来看,房地产在1998年房改以后,蓬勃发展20年,房地产在居民财富里成为首要的投资对象。

2017年“房住不炒”提出以后,房地产投资性的功能出现明显下降,尤其在2021年后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这种转变带来的结果是,未来地产在财富分布中的比重会进一步降低。简单和粗略地估算,官方公布的城镇居民户籍人口占比为47%,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接近40平米。目前城镇地区的住房平均价格1万元/平米,那么城镇的住房总价值260万亿。若房价下跌5%-10%,换言之即是一二十万亿的财富损失。因此从房地产政策调整来讲,保房价是非常核心的要务,不仅仅是宏观层面的,也是对居民的财富的重要支持。从整体来讲,房地产作为保值的投资品类或投资工具的时代或已结束。

第二点要关注的是居民存款是否会一直成为最主要的金融类资产配置?在我看来,未来大概率事件是居民的存款利率会持续下行。

最后来看保险,保险在中国仍然很大的发展空间,两个重点指标中一个是人均保费,也就是大家讲的保险密度,中国目前为3300元人民币,即400多美元。从全球来讲,中国目前人均GDP与全球平均水平基本相同,为12000美元左右,而全球的平均保费为660美元,相较之下中国是全球三分之二的水平;另外从保险的深度(保费收入占GDP的总额)来讲,中国目前是3.9%,全球平均为6%,而欧美市场普遍在10%以上。因此从未来财富管理的大趋势来讲,这也是国内保险业可以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

苏琦:这两天有个新闻,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又扩大至了ETF的类别,大家也有观点认为会不会太短期化或者太激进?会不会有一定的风险?

朱海斌:这些比例的调整从时间点来讲,市场的的看法可能是救市,但从中长期来看这也是必然的趋势,在全球的机构投资者,美国通常会有大类资产配置,有几个黄金法则,比如60/40,60%的股票,40%的债券,该法则所带来的平均收益率从养老各方面等一般都可达到比较合理的回报。前两年在全球低息环境下我们提出配置策略可调整为80/20,最近又回到了60/40。再将视线转移回来,无论从居民的财富配置、养老金的配置来讲,股票风险权益类的资产比例是偏低的。可能不同的人对合适的调整时点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调整资产配置的大方向是相对确定的。

(编辑:hongg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