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巨头会掀起中国生物技术公司收购浪潮吗|科技心语

更新时间:2023-12-27 18:16:09作者:橙橘网

跨国巨头会掀起中国生物技术公司收购浪潮吗|科技心语

12月26日,阿斯利康宣布,将以高达1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亘喜生物,以进一步推进其细胞治疗平台。【详情回顾:12亿美元卖身阿利斯康,亘喜生物成首家被跨国药企并购的中国生物科技企业】

这一事件的意义在于,它是跨国制药巨头首次对一家中国创新生物技术公司进行完整的收购,引发业内高度关注。阿斯利康是否会掀起跨国制药巨头在中国的收购浪潮?

今年以来,跨国制药巨头与中国生物医药公司达成的创新药合作授权协议已经呈现井喷式的增长,阿斯利康、百时美施贵宝(BMS)、默克等巨头都是活跃的买家。这种势头反映了中国研发创新药的能力正在得到全球制药公司的认可。

一位资深医药市场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国创新药企研发人员的平均工作时间大约是欧美同行的2-3倍,他们花了更多的时间,工作效率极高,得到的回报也是显而易见的。

上述人士称,伴随着近十年来越来越多有跨国公司工作经验的高管人才回国创业,中国生物药企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也获得了更多跨国制药巨头的关注。“这些有着跨国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回国创立的公司,虽然是在中国创立的企业,但它们和跨国生物药企并没有两样,能力也不比欧美公司差。”

早在几年前,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潜力就已经被跨国制药巨头看到。授权引进以及股权投资是跨国制药公司与中国生物药企较为普遍的合作方式。2020年,辉瑞为了扩大中国业务,与当时刚刚成立不久的上海联拓生物签署产品开发合作协议,协议涉及资金规模达7000万美元。辉瑞还向生物医药公司基石药业投资2亿美元,购入9.9%的股份。

2019年,安进公司也以27亿美元收购中国肿瘤药厂商百济神州21%的股份。百济神州负责20余种安进已上市和实验性癌症药物在中国的开发和商业化运作。

相比之下,阿斯利康在中国的布局一直比较独特,这与该公司的深度本土化战略密不可分。2019年,阿斯利康就与中金资本联合成立了一支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基金,目标筹集10亿美元资金。根据阿斯利康2022年公布的进展,该基金的募资总额突破了30亿元人民币。

外界还有传闻称,阿斯利康中国业务单独拆分运营也是公司的一种战略考量,尽管阿斯利康从未证实这一可能性,但资本市场认为,该战略不失为该公司长期计划中的一个选项。

从这个角度来看,业内认为,对亘喜生物的收购可能仅仅是个开端,未来阿斯利康还会在中国有更多收购动作,但这是否会掀起整个跨国制药巨头对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的收购潮,还有待观察。

“整体购买一家中国生物药企的策略,我认为是阿斯利康独特思维的产物,可能不会形成跨国药企一个广泛的趋势。”一位跨国巨头前高管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一事件一定会引发跨国药企对中国创新药更多的关注。”

和誉医药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官陈椎认为,在亘喜生物之后,会不会形成收购潮,这很难预判,因为在技术和实际操作方面仍然存在难度。他认为,中国生物科技公司的研发能力、不同国家地区的政策法规的差别,以及地缘政治方面,均会对收购形成挑战。

目前对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的收购从估值方面来看是具有吸引力的。以亘喜生物为例,目前该公司股价仍不到10美元,较2021年上市初期时创下的33美元的高位,回落超过70%。从股价来看,阿斯利康似乎是“捡了便宜”。

对于中国生物技术公司而言,即便看似“贱卖了”,但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对企业而言可能不失为现阶段最好的选择,这可能也会成为未来很多中国生物药企寻求效仿的路径。

“未来几年资本市场前景不明朗,对于还没有产品上市的中国生物药企而言,融资一定会更困难,被跨国巨头收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路径。”一位中国在美上市生物药企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亘喜生物的结局相信也是很多其他面临困境的上市公司正在考虑的方向。”

另一方面,对于跨国公司而言,由于很多药物专利即将在未来一两年到期,它们也急于寻求能够填补收入缺口的下一棵“摇钱树”。

生物医药投资公司BFC集团董事总经理潘大为(David Preston)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跨国制药巨头未来仍将积极与中国创新生物药企合作,因为在专利到期后,他们的收入会出现断崖式下跌。为填补专利到期后的收入缺口,他们一定会去寻求合作机会,这一过程也会给中国创新药企提供了大量的海外授权契机。”

他还表示,相较于前几年,目前中国生物医药公司的估值更趋于合理,到明年年中,可能会看到海外投资收购或合作授权变得更加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