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淘汰赛”会正式开始吗? | 请回答,2024
2023-12-30
更新时间:2023-12-30 10:41:39作者:橙橘网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濮振宇 2023年新能源汽车全年市占率达到30%,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34.5%和36.7%,市场占有率达到30.8%,其中2023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39.2%和30%,市占率达到34.5%。
2024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占率是否能更进一步,甚至实现对燃油车的反超?在近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沟通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预估,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有望达到1300万辆,增速约40%,整体渗透率超40%,乘用车领域单月渗透率更是有望超50%。
在张永伟看来,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将受到不少有利因素的推动,例如碳酸锂价格低位运行带来新能源汽车成本改善,石油价格上涨加速燃油车市场收缩,高阶智能驾驶、800V快充、5C超充电池等新技术稳步落地,并将在多款新车型上搭载等。
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凌厉攻势,传统燃油车并未坐以待毙。2023年8月以来,传统燃油车出口量不断刷新历史纪录。2023年1—11月,传统燃油汽车出口332万辆,同比增长51.5%,出口增量达到112万辆,而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量为49万辆,不足传统燃油车的一半。
在企业端,面对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压力,越来越多的跨国汽车企业,开始将旗下合资车企打造成为面向全球的出口基地。
2023年10月,神龙汽车宣布将成为Stellantis集团的出口基地;东风日产同月成立出口事业部,由专职团队推动出海事业;起亚在江苏盐城的工厂也正在转变为起亚全球出口基地。同年12月8日,福特中国宣布2023年累计整车出口超10万辆,达到年度出口车辆历史新高。福特中国主要面向中东、东南亚和美洲等新兴市场,出口以江铃福特领睿为代表的燃油车。
从整体来看,虽然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反超燃油车并非易事,但在局部细分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距离燃油车只有一步之遥,或已领先。
分车型级别看,2023年1—11月,A0级乘用车市场中新能源车型与燃油车型销量分别为125.3万辆、110.5万辆,同比增幅分别为-5.1%、107.2%,市占率分别为 53.1%、46.9%,新能源超过了燃油车。
与A00级电动车走向衰退不同,近两年随着不少头部车企加强布局,A0级电动车仍在快速增长。作为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在A0级电动车市场推出了海鸥、海豚,价格覆盖7万—14万元的市场区间,上汽通用五菱、长城欧拉、江淮汽车也分别推出了缤果、好猫、钇为3。
C级乘用车市场与A0级乘用车市场的情况类似。2023年1—11月,C级乘用车市场中新能源车型与燃油车型销量分别为126.1万辆、100.7万辆,同比增幅分别为17.6%、71.7%,市占率分别为 55.5%、44.5%,新能源车高于燃油车。
目前,C级车市场是新能源车企竞争最为激烈的细分市场之一。其中,起售价30万元以上的月销万辆级车型包括理想L7、理想L8,起售价20万—30万元的月销万辆级车型包括问界新M7,起售价低于20万元的月销万辆级车型包括比亚迪汉。
除此之外,A00级乘用车和D级乘用车市场早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天下。当前,A级乘用车、B级乘用车市场,燃油车仍然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2023年1—11月,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在A级乘用车市场的市占率分别为73.8%、26.2%,在B级乘用车市场的市占率分别为65.5%、34.5%。
分价格区间看,2023年1—11月,在30万元以下,传统燃油乘用车仅在10万—15万元和15万—20万元两个价格区间市场缓慢增长,在其他价格区间均不同程度衰退;新能源乘用车除了在8万元以下价格区间市场有所下降,其他价格区间市场均在增长,其中10万—15万元区间增幅最大,达到了57.1%。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方面预计,2024年10万—15万元价位的A级轿车与B级轿车将成为新能源的关键增量市场,将贡献三分之一的新能源汽车销量。
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类型看,当前插电式混动车型的销量增长贡献度已经追上了纯电车型。2023年 1—11月,插混车型销量为243.9万辆,同比增长83.5%,增量达110.9万辆,而纯电车型销量为586万辆,同比增长23.6%,增幅低于新能源汽车整体增幅,增量为111.8万辆。
日前,平安证券发布的报告提出,乘用车消费升级趋势明确,未来10万元以下容量及格局趋稳,20万元以上纯电乘用车持续扩容,自主品牌通过优质供给快速侵蚀依然庞大的纯燃油车蛋糕。2024年是20万元以上纯电车型精彩纷呈、重塑中高端乘用车格局的一年,15万元级插混车型则从2023年的“推新品+布渠道”的1.0时代进入“上规模+出利润”的2.0时代。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濮振宇经济观察报记者
关注汽车产业政策、行业企业转型等,对自主品牌、主流合资品牌关注较多,擅长分析报道。
联系邮箱:puzhenyu@eeo.com.cn
微信号:pzy369963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