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厉害了!南京一小学收到来自南师附中的喜报!
2024-01-06
更新时间:2024-01-06 08:31:23作者:橙橘网
@TuTouSuo™️
*小红书账号:秃头研究所新传考研/秃头研究所Monsters
*如果你觉得自己读论文太过于盲目,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如果你也想要通过碎片化的时间来补充和拓展知识储备;如果你想要一份直接简单的论文带读指南…那么一定要关注秃头研究所的论文带读栏目!每天都有热门事件、热门考点、有趣选题,通过标注考点、知识点和可学习案例,帮助我们实现「无痛阅读」!
*推文内容同步小红书/息流更新,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小红书账号鸭!来和秃头所在小红书见面吧!
后台回复「论文带读」
进入CCtalk公开课程群
获所有论文带读资源
所有资源也可在息流中获取
回复「息流」即可
赛博母职研究
好有意思!
@TuTouSuo™️
今日论文:赛博母职与少女玩家的“养娃”实践
✍文/黄微子 熊月蕾
一学框架+逻辑(⭐⭐)
本研究聚焦于棉花娃娃玩家群体近年来形成的“赛博母职”实践,并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的方法收集经验性材料。既往的“数字母职”研究关注技术如何影响生物性育儿,区别于此,“赛博母职”指向赛博格隐喻下人和技术双向交织的视角。
二学观点(⭐⭐⭐⭐)
少女文化与母职理论在女性主义研究领域仿佛处于光谱两端,前者由于亚文化研究的“男性特质(maleness)作为一种解决身份认同的方案”传统而长期处于亚文化研究盲区或者边缘,根深蒂固的“阳具中心主义”让女孩们无从发声;而生育和母职对于女性而言究竟是福是祸,则是不同流派的女性主义学者长期争论的焦点。
在当今网络文化中,少女文化与母职理论则以另类的方式相遇。特别是在粉丝文化研究中,学者们发现粉丝对明星爱意的表达常带有母性的一面:有的粉丝将“爱豆”视为自己的孩子,自称“妈粉”/“亲妈粉”,类似属性还有“女友粉”、“姐姐粉”,这种基于家庭关系的身份想象在亚洲的粉丝文化中更为明显,并且往往超越年龄的限制(Yano,1997)。
“赛博格”作为一种本体论,其半是机器、半是有机体的杂交状态,为研究人和技术之间存在的纷繁复杂的关系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隐喻。赛博格不仅代表着人机物理上的结合,也隐喻着我们心智上与机器的共鸣。
三加自我思考(⭐⭐⭐)
❓正处于或即将步入婚龄和育龄期的少女玩家们,她们将大量的激情投入到棉花娃娃身上,也是在为将来的母职实践做准备吗?
❓还是将人形玩偶当作一种情感性代偿?我们该如何理解此类基于赛博空间和数字技术的母职实践?
❓当网络技术已经内嵌到现代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数字原住民”的Z世代少女已然习惯了“机械复制时代”的技术图像,为何仍期待着某种更带有“本真性”的独一无二的手作品,以及更具有“在场感”的陪伴?物质实践对于少女与娃娃之间另类的亲缘关系建构又有何意义和影响?
答题语料积累(⭐⭐⭐⭐⭐)
在如今这样一个“非物”的时代,“信息在规定着生活世界”,通过模拟影像定格为符号与字节似乎是一切“物”的宿命,韩炳哲悲观地指出“生活在数字媒介时代的“数码人”(Homo digitalis)是“无手而动指的人”,“手的萎缩”将使人们失去行动能力,“从数码中不会产生人们可以通过劳动来克服的物质反抗”。
本雅明(Walter Benjamin)认为现代复制技术破坏了艺术作品的“灵晕”(aura),从而让大众获得了生产艺术的能力,但复制品实际上并没有威胁到原作的魅力,反而“复活了被复制出来的对象”。
赛博爱欲倏忽而来,骤然又减,少女亚文化中从“入坑”到“退坑”的周期都短得惊人,伴随着清单形式的“退坑包”(指退出某个圈子前将用品打包转手),便能“封心锁爱”,随时准备跨入下一个新奇有趣的趣缘圈子,没有深度的爱意是弥散的、易逝的,同时又是广泛的、多元的,少女们乐此不疲地将“赛博养育”的文化扩展到其他的趣缘圈子,包括谷圈(收集和交流周边的兴趣圈)、潮玩圈在内的其他的趣缘圈子也开始沿用“妈咪”的称谓,进一步稀释了“母亲”以及相关语汇的社会结构意涵。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ꕤ⋆⸝⸝ spring
「2024 逃离轨道 寻找新的旷野」
秃头所2025届考研时间线
在浪漫的日子里,寻找新的可能性
つ♡⊂
「名词解释小册子更新版」
不止于一场功利应试
不只是一本新传考研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