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花了10天时间,给CCTV6做了一部AI短片 - 5000字全流程复盘拆解
2024-04-15
更新时间:2024-04-15 23:01:48作者:橙橘网
上上周推了《》(上),承诺下一周推下,临时插播了歧视的话题,“下”就延迟到这周推。并且把“下”改成了2,反正我每天都煲剧两小时,干脆细水长流,23456,攒得差不多就推一期,我告诉你们我在看什么,你也告诉你们我在看什么,互通有无,中外不吝哈。
《过往人生》
《过往人生》,96届奥斯卡提名。
青梅竹马的两个韩国小朋友,之后天各一方。24岁网恋了阵子。36岁的时候再次在纽约相遇,此时使君有妇罗敷有夫的那么一个东方人拍的很西方的一个文艺片。
比较有张力的是,俩人有两个白天在大纽约围着自由女神啥的转悠单独相处,都说了些不咸不淡的话,最后一晚上女主丈夫加入进来,三人晚餐,那俩青梅竹马开始把话题直接切入“姻缘“,四目噼啪带电,西人丈夫就坐在旁边,即便听不懂韩语,也能感觉到这个话题来者不善。二位白天干什么去了,真不厚道,非在人家丈夫面前掏心掏肺,而且也没掏出啥来。
多数中年人的所谓久别重逢的邂逅,都不会是纯粹偶然。比如片中男方,他是因为跟现在的女友(还是妻子忘了)出了问题,分开一段。然后想起来始终没得到的这一段来,自己也没想明白目的地窜访纽约三四天,心中总有一线寻求替代的想头吧。果然,俩个童年小爱侣,经过二十几年的东西方各自成长经历,气场不出所料地八竿子打不着地不搭界。
女主Nora和丈夫之间的戏其实很有意思,他们是在一个写作营里认识后结婚的。现在因为韩国潜在竞争对手到来,丈夫有了不安,觉得她随时会跑。俩人睡前聊天,他说其实人和人在一起,就是偶然。你和我这个普通的犹太人在写作营认识,恋爱,为了你的身份,很快结婚。你如果没和我在一起,和写作营的其他人在一起了,也同样会有另外的理所当然的人生。
这个话说得虽然冷漠,却真实。其实多数伴侣之间的结合都是这种随机组合,即随着机会到来的组合,经过后天努力、包容和经营,生儿育女,恩恩怨怨,可歌可泣,绵延一生,不能否认从根源时候说,彼此仍然不是不可以替代的,条件因素比宿命因素更起作用,甚至更稳固。倒是那种看起来天造一对地作一双的佳偶天成,因为美好而容易遭命运嫉妒,也因为被给予更大的期望值造成落差,容易各种出闪失。
人在不确定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宿命感,一方面觉得宿命不浪漫,另一方面,又担心现状不是自己的宿命保不住,特别是有些条件在先的婚姻关系,尤其容易动辄往这上想,要经过很多坎坷,才能终将确认下来,不是外在形式的确认,是自己内心对选择的确认。
《法兰西特派》
《法兰西特派》,七十四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被韦斯·安德森获奖的奥斯卡最佳短篇勾的,又刷了遍《法兰西特派》,这部当年轰动戛纳的,被誉为韦斯·安德森写给记者的一封情书,纽约写给巴黎的一封情书的片子。
看韦斯·安德森的片子,每个镜头都像把眼前世界都拆开,又把所有零件整齐美观摆放在面前,简直想象不出他的工作量,好像不是人类可能做出来的,这家伙不是外星人派驻地球记者站的探子吧。
这个片子,三篇采访文章的写作过程也是这么被唯美解构出来的,能有这么个好老头当主编,真是天下记者的幸福。电影是以《纽约客》为背景的,难怪是这么牛的杂志。因为有这么牛的主编,让各种奇形怪状善于钻山打洞只要咬住就不松口的怪物记者做出天下神奇文章来。也因此在戛纳电影节上,这个片子被记者疯狂追捧,行业之光啊。
电影中的主编也就是原型纽约客创始人有一句台词在电影中重复了无数次,他不断地和所有人说他的写作秘诀“Just try to make it sound like you wrote it that way on purpose. “直译,让人读起来觉得你就是故意这样写的。大白话就是"让人一看就知道你在装13。
纽约客也好,韦斯·安德森也好,就是这个世界上装得最高级的那一卦。
PS:最近在听巴尔扎克的《幻灭》,实在太幻灭了,有心从业当记者的年轻人千万别看这本书,看了你就发现,原来天下真没有新的太阳,报纸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个赚(骗)钱工具,从业者用舆论和笔交换财富和享受,还没有XCB管束,简直是一张张小搅屎棍,把巴黎和伦敦搅得乌烟瘴气,今天新闻业文坛所有的丑闻和劣迹和下场,都不是今天新玩意儿,都是几百年前报纸和出版业诞生时候就有的原罪,这个行业丑恶一切都是遗产,而不是创新。
实在拦不住还想新闻出版从业的孩子们,就看看维斯·安德森给报纸写的这张情书《法兰西特派》,千万别碰《幻灭》。
《坠落的审判》
《坠落的审判》,96届奥斯卡提名,76届戛纳金棕榈奖。
就是那部在北大首映人人都想听听茹丝汀·特里耶导演和戴锦华教授的声音,却被陈铭和一个啥啥教授叨叨叨给腻歪到了的片子。
像影片中的妻子,双性恋、出轨、撒谎、语言不通、有动机、剽窃,孩子创伤,女强男弱,如果她出现在真实世界里,她被世人判定有罪的几率有多高?片中警察说,信息这么少,我们根据(自己的)思维逻辑做判断。意思是,我们脚着是谁干的就是谁干的。台词原话是,没有证人,或没有人认罪,我们必须进行解读。戴锦华说(面对无从判断),电影中从法官到检察官,都在享受偷窥的快感。
酷酷的女导演用剧中的台词说,她就错就在她在他放弃的地方成功了。男人大致最受不了这个,哪怕这个她是他的妻子,可能尤其不能是自己的妻子。导演给观众的建议是,(即便这样,他犯天大的别扭也)别杀死他。
对现场关于这是否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她的回答是,这当然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如果不是为了女性主义,我甚至不会进入这个行业。这也是给了陈铭和那个啥啥教授侃侃而谈观众观影不要强调性别观的响亮回答,人家导演拍这个片子,就要探讨的就是强势和成功女性在婚姻中的困境,性别怎么能回避呢。
我这个人一向很没有任何主义的倾向,但是对旗帜鲜明自己目标和目的人,就很尊重,他们人群中是尖锐的锋利的闪亮的点,绝不平庸。
《奈德》
《奈德》,9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最佳女配提名。
安妮特·贝宁、朱迪·福斯特两大奥斯卡级别女主联袂,永不放弃的那种题材。奈德61岁,挑战古巴到弗洛里达110公里海上马拉松第一人,两个女人(耐德和她的教练邦尼)合力,其利断金。
成功的人,一定都是有坚持到偏执的性格,不怵甚至享受体会那种午夜大海中前行的孤独和危险滋味,某种程度上说自私的,他们自己动能过人且拼尽全力付出的同时,也会贪婪吸取天地宇宙、当然包括周围人的能量,一将功成万骨枯,马斯克也是这款吧。
根据真实人物传记改编。
《五月十二月》
《五月十二月》,96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不得不说,已经六十过半的朱利安·摩尔还是那么魅惑,剧中拿捏一个小24的丈夫一点不违和。
摩尔阿姨演的格蕾斯看起来很单纯很爱情至上跟着感觉走那种晕乎乎柔弱的女子,其实她掌控着周围所有人,这些人包括她的小丈夫,她和小丈夫生的一对儿女,看看女儿试毕业礼服那一段,情绪完全被她妈给控制着。甚至包括包括前夫和前夫生的孩子,都在她的掌控中。
波特曼的脸变得有点不太像她了,不知道是不是医美不利,看起来甚至没有六十多岁的摩尔阿姨滋润。波特曼这个角色看起来很是游戏人生,演什么就享用什么,包括男人,她本来居高临下地来体验生活,演格蕾斯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结果也被格蕾斯给全面掌控,甚至附体了。
很多看起来柔弱的、纯真的、笨笨的,不知所措的,男人女人见了都觉得有义务呵护一下的女人,其实都有钢铁意志和宏大占有欲,前面说的那些特质恰恰是她的利器,这样的女人要么掌控你,要么毁灭你。
格蕾斯说,不要相信没有安全感的人的话。意思应该是,没有安全感的人,会虚构生活。这个话也很如雷贯耳。
《完美的日子》
《完美的日子》,96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导演过《柏林苍穹下》的韦德·文德斯导演的日本小确幸。
日本的厕所全世界最干净,这事儿没人有意见吧。这个片子就是东京一个刷厕所清洁工大叔的故事。
役所广司演的清洁工大叔过很规律的生活。家中极简,但有书有磁带,养很多捡来的小盆绿植。他每天给小盆栽喷过水,穿得干干净净,天没亮出门工作,在自动售卖机中买听咖啡,在车里听Van Morrison 和Patti smith的卡带。他尊重自己的工作,甚至自己做更趁手的工具,像打扫自家洗手间一样,呵护着东京街头的公共厕所。
大叔中午在公园吃三文治喝牛奶,用数码相机拍树木照片。下班去泡澡,到固定的餐馆吃饭,晚上灯下看看书,先坐着看再趴着看最后躺着看,直接困得书掉到脸上。休息日在家打扫卫生,逛旧书店,洗衣服,去冲洗照片。很少话,常常微笑,每天相像得像同一天。有时候生活也可能出现温馨小波澜,比如出走的侄女到访。虽然做着一份不被家人理解的工作,但并不介意社会广谱评价体系,小日子过得兴兴头,如此往复一直到终点,不知道是不是另外一种丧。
其实韦德·温斯特挺脸谱和美化日本人的,大叔可以是任何一个职业的自洽度过高的老男人,问题是自洽度这么高这样的老男人存在吗。
最大惊喜是七十一岁的三浦友和出场五分钟。
《教师休息室》
《教师休息室》,96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德国学校7年纪的班上,也是欧洲移民问题的多方博弈缩影和修罗场。
学校出现盗窃事件,随后引发的师生对峙,老师和家长之间对峙,教师之间对峙,学生之间对峙,矛盾设计知情权、种族主义、非法取证、隐私权、新闻自由、教师指责和良知,学校的权力……剧中女主波兰移民诺瓦克老师,在鸡蛋和高墙之间,永远站在鸡蛋的一边的那种正义和决绝化身,其实她自己也是鸡蛋,而且是因为认真和善良,把所有事情都推向极端无解的那枚鸡蛋。
片子看完,我就觉得,这年头不能当老师啊。
《欢迎回来,旅人》
《欢迎回来,旅人》,日剧。故事代客旅行的设定,比较局限,终将成为代客找人或者《甲方乙方》,《私人订制》路子,因为剧本局限都没走远。
安藤樱的演技因为没有强大剧本逻辑支撑,在剧中显得浮夸。不过日本演员演起吃播来,都有一套,她们太会香香的吃东西了。
《三体》网飞版第一季
《三体》网飞版第一季。
开头腾讯版点到为止的那一段,拍得血淋淋,我看着感觉很羞耻,那是人类的羞耻,把人当众活活打死,怎么像黑暗中世纪呢。
估计原著党对网飞版不会满意,相比腾讯版老老实实可丁可卯慢慢悠悠抠着原著拍的版本,网飞版把人物种族性别都做了融合性改动,情节也大刀阔斧,第一季就已经进入和三体的战争阶段,不得不说,编剧很霸道。
看网飞版从头到尾忙一件事,辨认角色在原著中对应人物。演程槿的女演员是出生在奥克兰的华裔,不算漂亮,演技正常吧,但是演一个顶尖科学家,还是挺契合的,太妩媚太艳丽太娇嫩不合适。忍不住想,她这个条件,要在国内,进娱乐圈可能性不大,就算进了机会也不会多,因为在荒凉纽村长大,有了出演网飞大剧的机会。女汪淼比较出戏,太不像科学家了。叶文洁的演员,青年版和老年版,都是腾讯版完胜。
总之腾讯版我是快进着看的,太肉。网飞版我是撑着杆着看的,太跳。
网飞版和腾讯版的结局倒是殊途同归,都是大史带着程槿和罗技看虫子。智子管人类叫的那声“虫子”的确侮辱性极大。科盲大史用“虫子从来没有被真正战胜过”的理论,把几个被质子整崩溃的科学家鼓励得又支棱起来了。
后面的私货:
总算把奥斯卡提名操心得七七八八,接下来要扑剧了,亲们日剧还有什么推荐吗?